大昭山上残垣断壁的来历   

  • 小硕007 2011年6月05日

        今天闲来乱翻书,正好看到了大昭山上面那些残垣断壁的来历。原文照录如下:

        《海淀区地名志》

         大昭山:位于海淀区西部,颐和园西北,东南距佛香阁2.5公里,南距玉泉山主峰1.5公里,北与二昭山、三昭山两峰相连。明代这一带山麓作为妃嫔、诸王、夭亡的太子、公主丛葬茔地,称为金山。

        《宛署杂记》写“景陵妃......葬金山",清《日下旧闻考》写"景皇帝陵在金山口……凡诸王公主夭殇者,并葬金山口,其地与景皇陵相属。"清乾隆年间,为征讨大小金川,仿金川碉楼的式样,在此造碉楼,用以训练清军。于是山间随处可见庞大的碉楼。碉的外形象庙,而满、蒙语系称庙为昭,昭、碉音相近,久而久之大昭、二昭、三昭就变成了这几个相连山峰的名字。

         山南有明景帝陵,陵前有乾隆帝题写的诗碑,山腰有清乾隆时期所建碉群,是颐和园至香山旅游线上的重要景观。

       

        另有《北京的西山健锐营》一文:http://games.sina.com.cn/z/sh/2004-03-18/117515.shtml

         对于金川,清政府历来认为:“蜀西地方,地境辽阔,番蛮杂居,攘夺仇杀,叛服无常。所以,对其政策是听其自其生长,顺其自然,况且是内地,不涉及边隘和外邦。便沿用历代的以番治番,以蛮治蛮的政策,分割疆地,设置土司,分疆而守,安心生活。这样,各土司之间维持均势,互相制约,不至于出大乱子,况且金川遍目为山,征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乾隆年间,两次征讨大小金川,第一次只讨大金川,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二次讨大小金川,始于乾隆十六年(1771年)。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恃强凌弱、不安住牧、屡侵邻封。”清高宗谕称:“苗蛮易动难训,自其天性,如但小小攻杀,事出偶然,即当任其自行消释。”不料大金川继续攻打鲁密,章谷等地,直逼渡河口。清高宗认为:大金川番兵骚动边境。逼近内地,其势既甚猖獗,非仅以番攻番之策可以了事。川省番蛮,种类繁多,历年多生事端,横肆劫夺,自相攻杀,屡经发兵弹压,始得宁贴。大金川既受朝廷封号,给与印信,竟敢不遵均束,连年侵扰邻封,必须大加征伐,以靖边氛。乾隆十二年三月,清高宗以大金川民人与苗性相近,云贵总督张广泗熟悉苗情,故命其补受川陕总督,即以治苗法之蛮。

      张广泗虽身为总督之职,习于军旅,办理云贵苗疆,甚为妥协,不料在征讨大金川战役上尽吃败仗,张广泗奏折大金川坚碉雕难攻打时云:

      “臣自入番境,经由各地,尽寸皆山,陡峻无比,隘口处所,则设有碉楼,累石如小城,中峙一最高者,状如浮图。或八九丈十余丈,甚至有十五六丈者,四周高下皆有小孔,以资瞭望,以施枪炮。险要尤甚之处,设碉倍加坚固,名曰战碉,此凡属番境皆然,而金川地势尤险,碉楼更多。至于攻碉之法,或穴地道,以轰地雷,或挖墙孔,以施火炮,或围绝水道,以坐困之,种种设法,本皆易于防范,可一用而不可再施。且上年进攻瞻对,已尽为番夷所悉,逆酋皆早为准备,或于碉外掘壕,或于碉内积水,或护碉加筑护墙,地势本居至险,防御又极周密。营中向有子母,劈山等炮,仅可御敌,不足攻碉。撫臣纪山制有九节劈山大炮二十余位,每位重300余斤,马骡不能驮载,雇觅长夫抬运,以之攻碉,若击中碉墙腰腹,仍屹立不动,惟击中碉顶,则可去石数块,或竟有击穿者,贼虽颇怀震怯,然却 如故。”

      张广泗的奏折给我们做了一个金川碉楼的最好写照。张广泗兵败后,奉旨处斩。

      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命大学士傅恒为将,派东北三省及京兵五千,陕甘两省汉兵一万五千、云贵四千、两湖四千、西安二千、四川一千,十多路人马再讨大金川,此次傅恒略施小计,先破小金川,再密令大将岳锺琪宣谕招降,在恩威并施下,大金川莎罗奔顶经立誓,愿意遵依六事。

      1.永不再犯邻封;

      2.尽返所夺各土司侵地;

      3.捕献马邦凶犯;

      4.照数呈交枪炮军器;

      5.送还内地民人马匹;

      6.与众土司一体当差。

      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三,清高宗降旨班师。

      在这第一次征剿大金川战役中,不能不提到傅恒从京带去的五千精兵。这五千精兵中有两千精兵是从香山脚下健锐营中选拔的。在云贵总督张广泗第一次征剿失败后,乾隆皇帝得知失利的原因在于山地中的石碉楼,碉楼在山地间易守难攻,达到了:“半月旬日攻一碉,攻一碉难于克一城”的程度,于是,乾隆命工部着手在北京西山脚下的方园十多里的山地上修筑了和大小金川相似的碉楼,以达到以碉攻碉的目的。乾隆十四年实胜寺碑记中:“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搏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伺飞之土以习之,未逾月,得精兵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

      香山脚下健锐营八旗营房中的六十多所碉楼是谁建的呢?得以肯定的说,最先在旗营中的几个碉楼是由金川工匠亲手建砌成的,有文字为记。乾隆十五年御制讨序中记:“朕于实胜寺旁造室为庐,以居云梯军士,命之曰健锐云梯营,室成居定。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适金川降虏及临阵俘番习工筑者数人,令附居营侧,是日并列众末,俾予惠焉。”御制《番筑碉诗》:“番筑碉,筑碉不在桃关之外,乃在实胜寺侧西山椒。……俘来丑虏习故业,邛笼令筑拔地高,昔也御我护其命,今也归我效其劳。”

      当傅恒率兵得胜回来后,这些昔日从京城防八旗中选派的战士并没有回到原来在京城内的营房里,而是全部留在了香山脚下新建的八个旗营营房中,这些得胜之兵从城中接出了家属开始了健锐营的新生活。



     


     

  • 右尼

    谢谢!别耽误应聘。

    2011年6月07日
  • 小硕007

    《海淀区地名志》纸质版我这儿就有,10块钱买的,便宜吧,哈哈!其他区县的地名志,我发现校图书馆资源的万方新方志数据库就有电子版,计划着毕业之前全部下载下来呢。弄完了可以发您一份。

    2011年6月06日
  • 右尼

    谢谢小硕,我明白了“金山”与“昭山”的关系,及废墟的来历。另外《海淀县志》哪有卖的?

    2011年6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