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蟒山之行   

  • xulaoshi 2011年10月30日

    今日参加了大狮的课题,不仅认识了新的社友,对十三陵又增进些了解。

    早八点起床,半年以来这是最晚的一次。起床后洗昨天爬山的衣服至九点,吃饭收拾背包出门已是九点二十八。

    九分钟后到西环南路坐上345快,车上有一行十人昨日爬了红螺三险,今天爬大小蟒山,他们看到我配戴的出走社标牌,说认识南瓜叶社友,和他们只聊了一站地,他们在南大街下车。

    十五分钟后到朝凤庵,劳伦斯、问道、袁儿已站在集合地,阿玉、大狮、行香子不久也到了,我们朝水库走去。

    十点半上到南坝肩附近,热闹非凡,卖水果、小吃的,游玩的,带小孩闲逛的,甚至有一场竞走比赛,选手胸前佩戴号码正吃力的走着,看着不像专业选手,应该是某大单位组织的职工活动。

    刚沿水泥道上山,桐树、老喂追上了我们。

    秋天的景色最美,边走边看边聊,问道介绍了旱包山的由来。

    身旁不少人为了健身登山,我听见旁边一位女士说她上山一定要出汗,为了达到排出体内毒素目的。

    上到木亭,屋面板及檩条彻底脱落,只剩柱子和屋架,亭子内四周的木条已坐满人,没有停留,西行。

    倒塌的混凝土亭仍躺在山头平地上,我和坐在水泥基座上的几位老年登山者聊了几句,他们从早市上的山,我向他们宣传了出走社的有关情况。劳伦斯、问道和我纷纷脱下外套,向小蟒山顶上升。

    踏着破碎的边墙遗石,山下雾气很大,北面的大蟒山根本看不见。行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大一新生班集体组织的登山活动。

    到了山顶,四周的酸枣树吸引了我,尝了不少。

    十二点到了,大狮宣布就地午餐。公职人员一边吃饭,一边探讨了有关话题。我看着水库,想起网上有关十三陵的介绍: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写诗描述这里的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 ,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此形势正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 晋人郭璞著有《葬经》一书,书中说:自然界之中存在着阴阳之气,这种气富于变化,它"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又说,人虽然受体于父母,由父母所生,但实际是由阴阳之气凝聚的结果。人死之后,埋在地下,肉体虽然腐烂了,但骨骸却依然独存。如果将尸体埋在风水好,生气旺的地方,既可以"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使其子孙受荫得福,又可以使死者按照生前的愿望投胎转世。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保护好这种"生气"。这种"生气"有两个特点:"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相地者就是根据这两个特点去寻找能够"聚气藏风"的地方。明代选择陵址就是以郭璞的《葬经》为依据的。

    明代皇帝之所以选中现在的天寿山,是经过不少周折的。明成祖靖难之役后在南京称帝,改年号永乐,当时他自已决心迁都北京,到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崩,上命礼部尚书赵羾,派明晓地理者廖均卿等往北京选择陵地。据说曾选了几个地方,一是口外的屠家营,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屠是宰杀的意思,因犯忌讳不能用。一是昌平西南的羊山角下,可是山后有个村子叫"狼儿峪",猪旁有狼,不安全,也不能用。一是京西的燕家台,"燕家"与"晏驾"谐音,也犯忌讳。潭柘寺风景虽好,但山间深处狭窄,不利于子孙万代的发展,也不易采用。后又来到昌平北黄土山。一看这里东西北三面环山,群峰罗列,如几如屏,如拱如抱,南有龙山、虎山相峙面立,恰似天然的门户,又如守门的将军,中间宛如一座巨大的庭院,中有温榆河水穿流而过。背山面水,聚气藏风,景色十分优美,是一块理想的陵地。于是永乐皇帝亲临视察,当即下旨,定黄土山为他"万年吉壤",这天是永乐七年五月八日。这一年正好是他五十大寿之年,遂封其山为"天寿山",于永乐七年即1409年5月始作长陵。到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葬入思陵止,其间历经230余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嫔墓,一座太监墓。

     


    餐毕开始下山,走在边墙碎石上,右侧是条小沟,社友估计是民国时挖的战壕,由此谈到了双面间谍。

    边墙碎石在一岔道口奔中山口而去,我们左拐。右侧山谷的美景可能是本路线最值得拍照的地方。

    不久降到松林垭口,又继续南向上升。

    三次小上升至最高点,附近是防火瞭望屋,停歇一下。

    最后下山的道我没走过,直线下降到士官学校训练场。途中大狮指出了火山碎屑岩的痕迹。

    训练场道路已大体修成,一圈主干道为柏油路,少部分起伏不大的丘陵进行着土方施工。士兵轮番接受驾驶训练,十余辆小车在绕圈。

    不到两点,出了训练场,走上松园路,一直走到政府街,各自乘车回家。

    在此,感谢开题人大狮,感谢同行欢声笑语的社友们。


     

  • 问道

    有些地图标“汉包山”不知哪个正确。山下曾有“龙母庄”,58年建水库,已为库区。

    长陵选地黄土山,村为“康家庄”,有“康老坟”,朱棣“命之勿去”。老人讲猪(朱)有康(糠)就不愁吃了,所以不让没有让“康老坟”迁走。

    又怕宰,又怕狼,一心找个有糠的地方,朱棣可是迷信的够呛。

    2011年10月31日
  • 袁儿

    小蟒山的出走,很完美的一天,包括最后坐地铁回家,(*^__^*) 嘻嘻……

    201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