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出走营城-晾马场-鹰翅梁-庙上结题报告   

  • 斜阳 2011年11月06日

        不知是由于强度较大,还是路线像上次那样容易让人觉得不靠谱,活动发出几天以来还没有一个人报名,于是临时决定换一条自己更感兴趣的路线,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延庆莲花山附近的鹰翅梁和晾马场,说实话那边的村庄较多和公交的闭塞并不是我以往首选的出行风格,但它们的名字却是一大亮点,让我不由得想去那里一探究竟。


        通常有了目的地,行进的路线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过这次还是稍微费了一番周折。考虑到活动既然定性为穿越和探路,就应该尽量避免再现成儿不过且无需探寻的柏油路和水泥路,但这对在我们能够活动的范围之内来说,基本不可能做到。因为对于进山和出山必经的公路,在不包车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选择起始点也只能做到减少而无法避免。在这上面过多计较也毫无实际意义,毕竟还没远离人烟就要求回归自然的想法也太过天真,否则爬山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对公路的接受是毫无底线的,虽然它是我们重新回到人类社会的纽带,没有它我们哪儿也去不了,甚至是我们在远离人烟过程中迫切希望的救命稻草,但大多时候它的出现意味着一段充满新奇陌生的难忘旅途即将结束,而这也是我不希望它在核心穿越过程中过早出现的原因。换而言之,在我心中,一次陌生的旅途,总应该有那么一部分纯粹的陌生,而不受熟悉的打扰。


        不过理想归理想,实际还是要可行,所以对于陌生的地方我通常还是会把纯粹探路的部分压缩至很小的比例,其余大部分与其说是探路还不如说是寻路,因为路就在地图上标着,它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或许已被遗忘,而每当循着它的痕迹穿梭于现代文明和荒山野岭之中,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中,感叹人与自然的和谐被勤劳和智慧的古人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或许这也是它令我着迷的一个原因。


        周六一早,我、小蛇和太阳鸟三人陆续到达南菜园后,由于时间尚早,便溜达去了南菜园总站,上了趟厕所回来后发现另外两人都没了踪影,联想到刚才并没有找到站牌,才意识到坏了,一定是又多此一举了,真不应该往总站这边过来啊,看表离查到的发车时间只有两分钟了,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飞奔回去,当我刚拐过弯后,看到一辆925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心里立马凉了一半,再瞅,消失的小蛇和太阳鸟赫然出现在车站跟前,这时车站排队上车的人们也只剩队尾了,好在最后一刻还是有惊无险的赶上了。


        然而我们谁都没有意识到这车并非是去大庄科,只是由于在我们最手忙脚乱也恰巧是我们误认为的时刻赶上了,而真正的那趟已经在七点五分发车了,当我们还在为信息有误而唏嘘不已,也为多此一举的折腾错过本有希望赶上那趟车的机会而后悔不已的时候,车已经过了刘斌堡驶向大石窑方向了。看来这次活动注定又要和计划的路线毫无关联了。


        经过商议,我们仨最终决定在红旗甸下车,并把白河堡作为今天爬山的终点。由于事先并没有做任何准备,从村民那里只打听到需要从西沟翻梁过去,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路线,但总算知道了上山的地点,还以为西沟就在眼前,而直至熊洞沟才算彻底摆脱了公路的纠缠,早知道就在这里下车了。


        这里的村民非常热情,并不像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人那样以路早已被灌木封死为由敷衍我们,先是比活着大概方向并有板有眼的描述了下该怎么走,见我一知半解,紧接着又不厌其烦的捡起一个树枝在地上生动地划拉着,这样我总算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虽然得到的是两种不大一样的走法,但总归都是先翻上第一个梁然后经大黑尖根部绕到第二道梁之后下到小川村沿水泥路出沟就到了。但由于岔路较多,担心我们会走错,最后还不忘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既从离这里只有三里的大石窑只需翻一道梁下去就是白河堡且没有岔路。


        谢过村民,沿着机耕道没多久就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庄稼地,主沟便从这里出现了分叉,右边的沟路的两旁都整齐的摆放着柴火,怀疑是砍柴路,于是退回选择走左边,此后又出现了一两个小岔沟,根据大概方向选择最明显的路,一路攀升不多久就到达了第一道梁的垭口,这里的视野并不好,并没有看到村民们所说的附近的制高点大黑尖,或许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村民的指示前行,但岔路确实很多,有贴着山脊一侧往北横切的,有似乎是翻梁而下却又时不时在不远处岔开向或垂直或截然相反的方向横切的,看着眼前并不很深的沟但路却四分五裂开来,着实有些不解,有些路起初看着像是下沟走着走着又好像是在横切,切着切着又似乎不太好走,疑虑片刻之后,便退回到两沟交接的一道小梁上之后,选择反向迂回下沟,终于又回到那种我们不再猜疑的下沟的路了,沿路下沟,便再没有什么分叉了,且大部分的路迹还是非常清晰的,有时候不太好走,就离开沟切一小段,正当我们在沟底找不到路而准备横切一段的时候,小蛇发现了从底下上来了一个人,由于隔着灌木,并没能直接照面,简单交流了两句,原来是搞地质取土化验的,得知他脚下也没什么好路,于是我们就切了上来和那人分道扬镳了。


        横切上升了一小段,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半山腰已经将近是十一点多了,大家都有点肚子饿了,于是在这里进行了简单的午餐。这路说来也怪,到我们吃饭的地方也就突然消失了,在往上有也是动物拱出来的路了,而且越来越模糊直至被灌木丛包围。饭后择路继续下降,经过一段落叶没膝的小路直下,又回到了刚才一直沿着的沟底,沟底小路随即失而复得,此后的路就很清晰了,邻近岔沟交汇,沟底突然变得狭窄,似乎又消失或上升的迹象,但到了跟前才知道原来是折了一个大弯,有点身临峡谷的感觉。


        随着岔沟的交汇,来自不同方向的路也在此附近形成了三叉,至此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道梁的所有上升和下降,第二道梁没多久也出现在了眼前,虽然不高也不远,但走起来比想象中要远的多,邻近梁头,路迹开始变得模糊,但小蛇的路感很好,一路上都是跟着他后面走,虽然有时候担心方向上有些出入,但都是沿着路走的,因此没有去刻意找路,还是跟着他后面走,仍旧很轻松也很惬意地翻到了第二道梁下的一个小垭口,眼前高出我们这里五六十米的大梁就是我们要翻越的第二道梁,连接垭口与主梁的小山梁似乎并没有路,于是我们选择垭口另一面的横切路上主梁,没多远横切方向的路基本上消失的差不多了,现在只能直上了,这也是我们今天唯一没走在路上的一段,看来没路确实不能瞎钻,一是灌木不少,二是手脚还要并用,真是费力费时不讨好。好在这段不是很长,到梁上观察一番之后,大家都觉得唯一能上到主梁上可行的路还应该是在刚才连接垭口的小山梁上,因此下山的路也应该在那边,于是往左前往与小山梁连接的主梁的垭口所在处,并再次发现了下山的小路。


        下降的途中居然又遇到了一位地质工作者,这回是面对面的,身着迷彩,手拿工兵铲,估计也和我们的年龄相仿,攀谈之中,我们见识到了在我国对老百姓还要保密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不过我觉得这对于爬山来说还是不太够用,不过相比之前他们还在用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来说,刚刚用上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也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但即便如此,他们在完成相关的工作之后,地图还要上交。由于他还有任务在身,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便各奔东西了。


        下到村里,应该是三点左右,但听小蛇说还有很长的公路要走才能到马家店,但对五点从马家店返回的925来说还是太早了,他认为马家店在白河堡水库的西边,可我总觉得应该在东边,反正在哪边已经无所谓了,我现在只希望要是能够在到达车站的同时刚好有925经过而不用等太久的车该多好啊,可是随着栾赤路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个幻想基本可以化成泡影了。当我们正为找不到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而发愁的时候,一辆suv从身后驶了过来并停在了我们身边,我首先想到的是司机可能想省点油钱让我们搭车回去,但我还是没忍住天真的问了一句是免费的吗,自然得到的答案当然没有我想的那么天真,但没想到的是还没容我们谈价钱司机便开走了,紧接着又一个没想到的是开了没两步又慢慢悠悠停在了丁字路口的路边,好像在等我们上前商讨价格,我和小蛇嘀咕了一下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之后,便上前直接问价,然而怎么也没想到得到的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这才注意到后座上的那个小伙子正是我们刚才遇到的那个人,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会再次碰上,看来我把司机刚才的玩笑天真的误以为真了,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搭了一个顺风车的感觉真是美不可言。


        感谢热情的熊洞沟村民,感谢这位内蒙牌照的司机,感谢这位地质工作者,原来邂逅也可以那么惬意。

     

     


     

  • U小麦

    不用一切都安排好,有未知的惬意,呵呵

    2011年11月07日
  • 京都水怪

    只要上路就有故事,只要移步就有奇遇。

    2011年11月07日
1376 浏览   2 回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