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颇容易,下山有点难   

  • 穿山癸 2011年11月17日
    上山颇容易,下山有点难
    ——20111113出走
     
    预报的降温推迟了一天还是来了,气温有点儿低。近7点半昌平东关下车的时候,还有小风吹着,和昨天同样装束的我,有些冷的感觉。
     
    荒野行牛已经到了半个小时了。上周日我俩在门头沟王平村偶遇,一同去了耕园,路上我向他介绍了出走社;老独也很喜欢他,一再推荐他注册;周三老独下山的时候,电话里还问我他注册没有,我只能老实作答“还没有”——因为新注册的ID没一个像他,我知道他上网不太方便。周四晚上我报名今天的课题后,得知他已经在网吧注册,便撺掇他同行。为了第一次参题不迟到,他是先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南远郊的大兴赶到北城的德胜门,然后坐6点刚过的345快车来到北远郊的昌平。
     
    正在踅摸吃早餐的当儿,好久不见的秦安过来了,他还是那么精神。他和荒野行牛两人已经用过早饭,东关车站附近却没有室内早点铺,无法入内一起喝口热汤聊天。我只好弄上几张饼,吃下去的算早点,吃不下的留作午餐。
     
    然后到马路北边,时间还早,昌平32路是整点班车。我们在站后的空地上踱步聊天,小风还是冷冽地刮着。
     
    看见了开题人龙棒,也是久未见面了,他也到得很早,在附近小区里吃过了早饭。
     
    南瓜叶也过来了。昨天出走房山的时候,就估计正在平谷密云出走的他会参加今天的课题,后来看见他果然报了名。
     
    同题人还有山高水长,大家都还没加过他,只是知道他是在碓臼峪偶遇社友xulaoshi之后注册出走社的。他给开题人打电话,说在家门口直接坐车。原来他家住昌平。
     
    坐昌平32路公交的人总是很多,今天是一帮来自西直门索家坟附近的一帮老年人,他们要去望宝川捡果子。一路上尽是他们的声音,直到他们下了车,车上才清静下来,社友们才都有了座位。但只有一站地了,下一站是我们的徒步起点——分水岭路口。
     
    走在去往分水岭村的路上,小凉风基本停了下来,我们身后跟着一个怀抱纸袋子的中年男子。放缓脚步与他搭话,原来他是本村人。说起村子的来历,他说这村子只有两个姓,王姓和刘姓,最早是王、刘两个人从北京城里来这里安家,分别住在大山侧脊两边的沟里。原来,分水岭不是指附近昌平、怀柔交界的山脊。
     
    现在的分水岭村子,还有七八十户人家,虽然村村通修到了村里,年青人大部分还是都到山下城里营生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守着古老的家业:穿村而过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两家正在驴拉碾子磨面。中年男子说,他的孩子在城里,一个月就能挣四五千,而他一年才挣同样的数。
     
    中年男子告诉我们到大北梁顶有路,开题人问起尖峰上的三脚架子,他肯定说有,但不知现在是否还在,看来他也是久不上山了。我们在第一个驴拉碾子磨面停留的时候,中年男子与邻居们也搭着话,但明显是等着我们,直到我们接近村尾,他向我们指出岔口的确切位置,才继续沿大路前行。
     
    有了中年男子的热心指导,我们的上升过程几无悬念,没有探路走山惯常的后队变前队,只需径直抄过去就能回归正途。沿途见到封闭矿洞若干,全都在700米海拔之上,距离村子有400米以上的高程。神奇的是,封闭矿洞之上的路边,竟然还有山楂、酸枣树,酸甜的果子让社友尽享口福。
     
    大北梁尖峰处,900多米的海拔,三角铁架保存近乎完美,只是尖顶的木柱有些朽枯,我们11:10就到达了,路况良好,很是顺利。天空晴朗,风和日丽。雾霾匿迹,视野宽广。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然后基本就是下降的路线了,但路迹时有时无,若隐若现。灌木或密或疏,坡峰有陡有缓。众人时而齐头并进,时而鱼贯而行,尽享探路乐趣。看来先前良好的上升之路是当初采矿之路和往来铁架子之路。
     
    尖峰之后的山脊上遇到两处石堆子,材质与附近的山体很是不同,看来是至少数百年前的敌楼遗迹,奇特之处是在远方低矮山梁上长城的南边,长城外边还有高的山梁。社友猜测,瞭望塔建筑在这里,既能看见北方高山梁上下来的入侵者,及时报告给长城上的守军,又因地处内侧,不致遭受敌军偷袭攻占而失效。大大的有理。
     
    午餐是在计划的下山点完成的。时间尚早,众走友意犹未尽,沿着山脊向前拓展,继续冲破灌木与巨石阻碍,与开题人上周路线无缝衔接。最终离开山脊,沿着沟里的羊标高速下撤,饱尝了山民遗弃的柿子,来到栗辛庄,按计划时间返程。
     
    今日出走,自以为得妙语一句:“是路,但比不是路还难走。”当时,我们看见了山腰间有清晰小路却大大偏离临时设定的方向,于是冲上山脊寻找新路,只是到了最后才发现遭遇断崖,而那山腰小路却右切回归下面的山脊。于是众人边走向小路边探索下行。我在偏左离小路最近处。看见众队友于山脊之上渐行渐远,我却还在荒废的横切路上灌木丛中游泳。有人询问是否是路时,我如是作答。
     
    南瓜叶微博点评说:“今天对路的概念有新认识,能通过的地方就是路。”
     
    我深表赞同。
     
  • 猪猪

    “能通过的地方就是路"yes

    2011年11月18日
  • 岳麓山人

    好文

    2011年11月17日
  • 袁儿

    黑山寨的老妖树,自然主义风格。

    2011年11月17日
  • 穿山癸
    @沈水香 是有些像呢。还有树洞里长出的小树也很神奇。@龙棒 Minus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确有时连不上。我这里也时快时慢,有时很畅通,有时像蜗牛。@风飞扬 我们也是捡摘乡民遗弃或野生的果子。
    2011年11月17日
  • 风飞扬

    又有吃的,呵呵。。。。南方马上就有野柚子捡了(是别人种的但房子没人住了)wink

    2011年11月17日
  • 龙棒

    minus我怎么老是打不开呢 ?

    2011年11月17日
  • 看景

    哈,有棵树像万圣节的妖怪.

    201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