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惑中前进(一)   

  • 铺路去了 2012年3月15日
    《在解惑中前进(一)》
    Q1:在《今天是2011年07月16日》这篇文档(https://cuzo.sanzhi.org.cn/index.php?m=topic&a=detail&tid=6673)中,你提到水晶交互(含水晶物池)项目,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A1:我这里有一篇电子文档《路,别有洞天!》。 需要的朋友,可将邮箱地址发给我(在下面回复留言或是通过站内信等方式提交均可)。
     
    Q2:据我所知,曾有人建议你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对此,你是怎么想的?
    A2:在告诉你,我的想法之前。我想有必要在历史上做一些提示、介绍或是铺垫,也需要在方法论上做一些说明和介绍。
    一、先看看历史吧(以史为鉴嘛)
    比如:地心说vs日心说,
    又比如:有理数vs无理数(或者称无理数的发现,或者可以阅读以下链接文档:希帕苏斯的悲剧——《数学与哲学》阅读杂记之一http://www.qjmy.cn/bbs/thread-7872-1-1.html),
    再比如:高斯http://baike.baidu.com/view/2129.htm(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中提到的欧氏几何 vs 非欧氏几何,以及高斯把他这么多研究工作秘而不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还比如:现在还在争论不休的:进化论 vs 创造论。
    您应该理解,理论是用来指导人们实践的。通常,实践是有利益(目的、目标或是价值)取向的。当你提出的新理论足以动摇指导其实践的旧理论,进而影响到其利益(目的、目标或是价值)取向时,用旧理论来指导的实践者基于保护其利益(目的、目标或是价值)取向的需要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举措(含过激和极端的举措),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再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说
    要把储存在个人头脑中的信息转化为以图文表示的文档(无论是电子文档还是纸质文档),而当这方面的转化涉及到的是一种新概念(理论、领域)时,为了让接收或是阅读以图文表示的文档之读者能够理解(或者通俗易懂地理解),就我个人的实践而言,对储存于本人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如下:
    1、若从概念的角度出发:
    1.1 首先,需要在以下两种方法之间作出选择或是权衡:
    1.1.1 不启用全新的概念。即使用已有的概念(通常来说是一个,有时也可能是相关的一组概念),在对已有的概念进行剖析之后,指出已有概念(理论、领域)之不足或缺陷,并提出弥补其不足或缺陷的解决方案,让信息接收者知道新项目与已有的概念(理论、领域、项目)之间有哪些不同,从而更好地帮助信息接收者理解新理论(领域、项目)。
    1.1.2 启用全新的概念。在与已有的相关概念(通常来说是多个,有时也可能是一个概念)进行分析对比解读之后,让读者知道新概念(理论、领域、项目)与已有的相关概念之间有哪些不同,从而更好地帮助信息接收者理解新概念(理论、领域、项目)。
    1.2 其次,提到概念,通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里引用两段文字吧。
    1.2.1 大家知道,数学概念在出现能够清楚地表达它们的符号和语言之前就形成了,它们是由含蓄变成明晰的,所以,尽管历史学家可以试图既忠实于原貌又要表达清晰,可是在追溯概念的起源时常常只能时代错位。(来源:《数学及其历史》斯狄瓦(John Stillwell) (作者), 袁向东 (译者), 冯绪宁 (译者) )
    1.2.2 即使在今天,对于究竟什么是数学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仍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来源:《数学沉思录——古今数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作者:Mario Livio  译者:黄征)
    1.2.3 除了上面提到的数学及数学概念,还可以举出许多概念。比如:什么是互联网?等等。
    1.2.4 假如交流的双方已经在概念这个基础上就理解不一了,从理解不一的概念出发的阅读/写作是否是在浪费时间?
    2、若从易于传播和普及或是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这里还是举两个例子):
    2.1 一个是牛顿与苹果的例子,具体内容我就不写了。
    2.2 另一个是罗索悖论和理发师悖论。具体内容我也不写了。
    2.3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理论若借助“苹果”和“理发师”来帮助传播和普及,可以让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但这里存在一个“发现”“苹果”和“理发师”的过程,也存在一个“苹果”和“理发师”是否与理论等价或是否会被误用或误传的评估。
    无论是采纳以上1和2中的哪一种方式(或是综合采纳以上两种方式)对储存于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以形成供交流的文档,都需要消耗时间,有时这种时间的占用是非常巨大的(想想学者著书或是研究生写博士论文),常常超过你的预计。
    (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视角来谈或是接着举例说明,限于时间关系,这里就略去不写了。)

    在享用了上述历史借鉴和实践方法论的餐前小菜之后,我们接着上“我的想法”这道务实的“菜”:
    3.1 为了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率(有针对性),请您在阅读完《路,别有洞天!》之后将您的疑问反馈给我。
    3.2 假如您希望知道:我可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我将从项目中获得哪些好处(回报、收益)?这些问题时,建议您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资源(比如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情况提出您的疑问,并将此种疑问反馈给我。
    3.3 我会根据您所反馈的问题,选择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给予回复,或者通过私下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于具有共性的疑问或是反馈,也可以考虑以小型交流会的形式进行沟通和探讨。

    Q3: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在《今天是2011年07月16日》这篇文档中,你也提到了黄石港这个参测点,能告诉我这个参测点将参与或是承担哪些参测任务呢?
    A3:基于项目还没有启动的事实,我暂时还无法公开回答您这个问题。但我可以公开告诉您的是:项目将会包括许多参测点,各参测点之间的联系也将形成参测线,各参测线之间的组合还将形成参测面。如此,组成一个网状的《水晶交互(含水晶物池)》项目。

    这次就先这样吧。谢谢您的阅读。
  • 铺路去了

    @野瓷  

    文档已经发出,请查收。祝顺利!愉快!

    2013年9月26日
  • 野瓷

    给我发一份《路,别有洞天》吧,kangxiaole129@163.com

    2013年9月26日
  • 铺路去了

    回复zodiac:刚看到您的留言。文档已经发出,请查收。

    2012年3月21日
  • Zodiac

    能给我也发一份吗?谢谢!

    xin99xin@gmail.com

    2012年3月20日
  • 铺路去了

    回复南瓜叶:文档已发,请查收。

    回复穿山癸:文档已发,请查收。

    2012年3月16日
  • 穿山癸

    请发一份《电子文档《路,别有洞天!》》,邮箱请点击本人ID查站内个人信息。

    2012年3月15日
  • 南瓜叶

    西子,我想看看《路,别有洞天!》。方便的时候,给我发一份到cyc19612000@yahoo.com.cn.

    2012年3月15日
2242 浏览   7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