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3出走初记   

  • 蓝云 2012年11月03日

     


     


    2012.11.3出走初记


     


    社 站


    是会姐发给我的链接,周六有个活动,空的话注册下参加吧。当时只当是一个普通的活动说明和网站链接,点进去看着挺古朴的界面,老实说,第一印象挺土的,估摸是个中年男人做的。但到注册开始,不到十分钟就开始向山诺会和三两个我觉得适合的朋友推荐。“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村上描述过的那种自治神秘的组织”。其中一个朋友当下表示想去但没空,另一个则对网站开始挑剔,诸如集合时间精确到秒、“交通费0元+住宿费0元+餐费0元+其他0元=0元”等,而我则表示不关心这些,有意思的是文化和制度。特地截了一张难度系数的图给走友们看,也迎来了很多讨论。分享有意思的东西是我的习惯,把对的东西给好的人,把好的东西给对的人,都是让人愉快的事情。


    探索下来,感受是网站用心良多,内部很成系统,而外观则是质朴甚至古朴——现在感觉这样的风格似乎和出走社的精神更贴合。当然也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比如输入集合时间、一些对话框说明等。


    当然我的探索还只进行了一部分,新人必读部分的理念开了很多窗口,是很有兴趣的内容,比如老罗的,还有《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这个题目很熟悉,但又不知道是哪听说的)等,但每次都不了了之,这次打算写完报告看完它们。


    注册至今尚未到一个礼拜(没多想就用了山号蓝云,对自己而言算是种态度吧),希望自己能的热情能持续下去,不像之前接触的很多有意思的网站,注册不久就忘了密码。当然,现在我更相信猿粪,是臭味总会投到一块。


     


    社 人


    老实说来这次徒步更多的是对这个组织、这个社(现在觉得这个字选得也不错)的好奇,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完成了这一套有意思的体系,尤其是神秘广大的小撮同学,因为听会姐说这次徒步他也去。


    特地了解了下新公民计划里有多少人在这个社里,因为觉得他们的交集可能比较大,结果得知只有佳羽同学一个,连会姐之前都没有参加过。有点意外但很快忘了。


    9点天通苑北,开始还担心估算的时间稍紧,幸好到的时候提前了一刻钟左右,看到出口迷宫一般的铝合金栏杆,忍不住拍照。


    很快聚齐了新公民这边的人,但过了9点零五,传说中的小撮同学依然没有出现,佳羽同学开始嚷嚷着看错了人伤心失望,我说到山诺里迟到做俯卧撑的惯例纠结于一分钟10个还是100个,末了又忍不住再说,现在更急的应该是他。


    就在我们打算抛弃神秘的小撮同学的时候,他从地铁口抱着歉过来了,很快早等在另一边的两个社友也找到了,八个人立马出发。


    出于对社友的好奇和对未来的迷茫,问了很多问题,关于职业关于北漂等,甚至招来了部分人的戒备,略感不爽,但大抵也是操之过急不够自持吧。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忍不住会有副自来熟的模样,有时聊着天都感觉自己过于兴奋过于激动了,谈到山诺谈到自己,有点浮夸,不是好习惯的样子,大家都很内敛的样子,努力改。


    真实的接触下来,社里的人其实没什么不同,都不是头上长角的怪兽,走到人群很快淹没,挤地铁的时候也是沙丁鱼一条。三三两两的对话其实谈不出什么,大抵都是家住哪做什么等,让我意外的是小撮同学——好吧,现在得换成大叔了,小撮大叔居然知道山诺——不过也不知道接下去再多谈点什么。


    有时感觉自己的对话能力在退化,可能是文本对话自我表达进行太多了,当然也可能是和自己目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和迷茫的状态有关。


    当然现状还好,满意,尤其是认识了这么个有意思的组织。


    一直觉得任何一个组织,在普遍都不够自律而规则执行不够有效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人了。所以认为新公民计划和出走社有很大交集,大抵是因为自己的观察,从事公益、教育和喜欢自然、崇尚理性敬畏神性的人,都趋向于一种共性,我以为这种共性是在一定的阅读和思考上势必会发散出来的内容,也许发散的形式不同,但他们势必会把注意力投射到某些相关的领域,佳羽GG说的NGO和教育,我其实还想补充一个传媒,都是可以影响别人,make a difference的方向。


    这种难以形容的共性,我以为简单的表达就是——真、善、美。


    需要说明的是,喜欢自然和喜欢野外不同,喜欢自然的人不会把垃圾随处扔不会到处题字到此一游,喜欢自然的人有一种纯粹,或者说对神性的敬畏,前人说过的敬畏自然,山诺说的,自然是永远的向导。


    我喜欢这样的人,我也在并将继续努力践行,我相信是猿粪让我们这么臭到一块的。


     


    路 景


    说的有点煽情了。路景是个略带沉重的话题,正好调剂下。


    这次走访的七所学校是智泉、新源、利民、经纬、东方红、振华、明欣(感谢黄枯同学,我承认自己内存有限),路上目之所及,都是臭水沟、垃圾场、拆迁房、废工厂,走过狭窄的集市还有吵架的妇人。因为一边我还要负责发微博,故而没有仔细留意,反正这里应该是大北京最底层最脏乱差的城郊结合部了。学校基本都是平房,只记得经纬、明欣有两层建筑,还有些更是活动板房(东方红)。篮球架没有一个是有网的,有的板还是坏的。


    微博上有个老师回复,不要传条件那么恶劣的学校图片,这会给上头更多关闭的理由。


    的确,这里的环境很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也不适合大人。这根本是人造出来不给人待的地方。


     


    路 思


    会姐说我似乎没多大震撼,我说是的,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也成长于类似的环境——至今记得幼儿园的墙是小孩子踹一脚就会晃三晃的危房,地是泥地,可以堆玩具,下雨天会漏雨。小学上的也都是平房,课程都是语文数学语文数学简单重复。没什么体育器材,每学期围起来拿个破皮球玩次打野鸭就算是了。


    垃圾情况的话,我在的农村现在即使有了垃圾回收,村民依然有乱扔垃圾的习惯,也许没有今天所见的夸张,但也是让我不舒服的,只是这不舒服已经习惯了,出了家门就是垃圾场。


    我怀疑的是,良好的环境是否有我们说的那么重要,不都说的逆境磨练人么——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环境不都是那么轻易能达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在市场经济下不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和佳羽GG说起的时候我还扯到了生活水平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过上良好条件的生活,全世界都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地球绝对会崩溃——当然事实上也不可能达到。


    有时候感觉,我们给孩子们很多自以为是的好。就像政府部门关停学校一样,自以为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还有就是支教和帮扶,给他们说热词、玩苹果、穿品牌、看3D——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结果未必如意。很多消费不是他们所在的家庭能够满足的,也曾经听说支教的大学生上课太摩登,以至于他们离开之后,学生嫌原来的老师土。


    我想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教育公平后面的忧虑,个人感觉在经济主导的社会里,应该更重视因材施教。


    在这个遍地喊着“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看似无可反驳的口号下,我想我们需要保留一些反省的时间和几句逆耳的话。


    当然,我也支持为孩子完成一个心愿、阅读帮助等,这样暂时和永久的“宠溺”,也所以我会接触那么些和教育相关的事情并最终来到新公民计划,我想我的居心不用我多说明的,只是感觉到,打工子弟学校、随迁子女只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病症而已,在这下面还有我们更无力和无奈的病灶。


    我担心或者说我希望的是,“美丽中国”潘勋卓、崔永元等都说过的,我们不能只是把孩子带到窗户口,让他们看到美丽的外面世界,看完之后又带回原来逼仄的地方。


    不要随便给人希望,不仅对渴望爱情的男女,更对尚不清楚谎言危害的孩子。


     


    2012.11.3


    PS:雨中步行一个多小时的感觉真是暴爽


     


     


     


     


     


     


     

  • 横秋

    这个刚看到,顶下!

    2013年4月08日
  • 看景

    最近在看凤凰台的系列专题《西南联大》,感概颇多。

    看了这个,又回味起那个专题了。

    2012年11月23日
  • 蓝云

    十分感激这样的评价,其实自己也还迷茫着。

    积极向上的青年也许不算主流,但永远不会少。

    2012年11月06日
  • 瑞草

    与某些90后的社友一起出走,修正了我的一些观点;看你的文字,有两个字很自然的出现在脑海“希望”。。。

    2012年11月06日
  • 蓝云

    是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这年头不那么多人考公务员么,还不都是人民么。

    2012年11月05日
  • 流浪的牛

    人到中年,越来越认可的几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

    一直还坚信的:善良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大四学生的见地让我汗颜。

    2012年11月04日
  • 蓝云

    虽然说有一定的准备,但不得不说看到你们的回复内心狠狠地激动了把

    尤其是老叟同学,真心感谢。其实写过很多比这还要长的内容,很多很多,但看完并给回复的人寥寥无几。

    这个暑假自己编辑做了《翌年的尘埃》诗集。是给自己的礼物。也许有机会也可以给你们过目。

     

    一直欣赏实名真照直来直往,本人大四在读,北京林业大学——如果有社友路过蹭饭可以找我,北林的饭很出名噢

    另对于西子大叔的神秘会保持些关注,如同小撮大叔的俯卧撑——哎呀真抱歉原来是三分钟我记错了---当时我有没有看时间都忘了真抱歉

    其实我也说过,本来说不等的,最后还是会等,善良只要不和愚昧结合,还是很重要的品质,哈哈

    期待更多出走吧

    2012年11月04日
  • 树影

    好文章。

    我说三件事:

    一、自从北京市政府新出台政策,随迁子女可在居住地免费就读,我所在的学校初中部已经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外地户口了,他们中很多非常聪明懂事,当然带来的困惑也是工作这么多年从未遇到的:各班随迁子女中的厌学生除了上课以外,想方设法白天晚上聚在一起,并且出现了结伙偷盗(先校内,后校外),当然更为棘手的是他们身后不闻不问的家长。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处境怎样,家长和孩子都表示是决不会离开这个城市了。

    二、以海淀区为例,山后某些小学小升初推优的名额,外地户口的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

    三、同事的亲戚:2礼拜前刚来北京,二十岁,女,初中毕业,想找化妆师工作,还没找到,同事已经在准备给他物色一个男朋友,将来在北京成家。

    压力山大啊

    2012年11月04日
  • 独行叟

    近十年来,第一次一字一句地看完这么长的文章,吸引人啊。楼主是记者?是教授?还是作家?

    看档案还是个90后,佩服啊。

    2012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