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安谷探趣   

  • 地下偏上 2005年8月23日
    探访幽安谷
     
        6月11日端午节,本人曾参加法语俱乐部组织的幽州之旅。有幸认识领队、出走社社长小撮先生。
        两个多月之后的8月20日,我带着对上次幽州之旅的回味,再次参与了探访永定河支流幽安谷的活动。
        我们刚在幽州下了火车,就遇到一个卖桃子的老妪。一元钱一口袋,有十几个。当时还疑惑,怎么这么便宜。不料走了几百米路就有了答案:原来,在装好的塑料袋里,只有上面几个是好的。下面的全是烂的。
        感慨:看似纯朴的小山沟的老妪也学会弄虚作假了。这种弄虚作假,既不用下文件,也不需派督导组、办培训班,在中国大地“贯彻落实”得这么彻底;而大张旗鼓地推广诚信,收效却甚微。
        正感慨间,我们到了一条废弃的公路上。公路两边有很多枣树,只是两边的枣子截然不同。路右的枣树为人工种植,枣子个大;而路左的枣树为野生,个小。公路上遇见不少同道(背包徒步野游),彼此相逢一笑,颇有善意。这种善意的面孔在现代中国的公开场所已经很难看到。
        徒步涉水过了永定河支流后,看到了熟悉的幽安秘径。这次所见与上次的区别有二:一是峡谷中的野树长得齐肩高了,因此行走比上次困难;二是峡谷入口处的泉水消失了,大概是已经过了雨季的原因。
        行走在宽广(相对于南方的山间峡谷)、平坦(有点上坡)、长达几公里的峡谷中,时而只见两边的悬崖峭壁,时而豁然开朗。只是植物略显单一(当然也有令人难忘的、经常见到的野枣,其特点是:随着海拔的升高野枣的个头逐渐变小);动物也很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行走其间,才赋予了峡谷更多的生机与灵气。这使我想起南方山间峡谷的特点:崎岖、狭窄、坡度大,不易行走。但是,流水淙淙,水中还有鱼虾蟹,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不仅如此,南方的很多山顶都有成片的树林,直接的原因是南方的山顶也有厚厚的泥土。而幽州的高山全是石头,山上的植物也是又矮又细。差别如此巨大,我觉得主要是岩石和气候的区别所致,具体原因就留给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去探讨吧。
        到了山顶,我们全体队员合了影。下山的时候,大家就活跃轻松多了,有位上山时掉眼泪的小姑娘在下山时居然一路领先,令人刮目相看。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上山和下山过程中都遇到一些悬崖峭壁,最后大家都顺利地越过了这些“拦路虎”,其实这也是本次户外活动最大的乐趣和亮点(具体见史奴比拍摄的照片)。
        正如小撮领队所说的:永定河两岸错综复杂的山梁沟谷,迷宫一般。以任何一条沟为切入点,深入进去,都是一片新天地。
        最后,我想引用领队小撮亲历的一则趣事作为本文的结束:去年十一月,小撮与几位队友在火车站边煮面条边等车。面条煮到一半时,火车来了。于是几个人分别提着锅、煤气和炉子上了火车,继续煮面条。最后居然在拥挤不堪的火车上煮完面条并分食而尽。
  • 地下偏上
    谢谢 emellen 的溢美之辞。因为时间紧张,本文还未能表达我的全部感受。希望下次能写得更详细一些。
    2005年8月23日
  • emellen
    进入出走社1个多月了,还没真正出走过。看了偏上地下的美文才感受到什么是遗憾!
    好啊,出走出走天下尽收,多走一步地宽千里;多攀几步天阔万顷……看了这些美文,也似走了一遭,以后多多发表啊!
    2005年8月23日
  • 地下偏上
    哦,原来是这样。发表文章之前应该证实一下。
    2005年8月23日
  • 小撮
    呵呵,面条的故事俺表述有误,其实是面条马上就要煮好了的时候火车来了,于是赶紧熄火,端着炉子、汽罐、锅碗上车,在人缝里把夹生的面条分而食之。
    200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