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6日出走黑山寺-对家河-廊房峪-北石城领队报告   

  • 小撮 2005年10月20日

    【行程记录】

    10月15日

    6:54 L815次列车自清华园站发车,地下偏上、余佩洋、苍鹰、hawk、不惜、史奴比、小撮在车上集结,原来约定在2车厢会合,没想到2车厢是卧铺,于是临时改为3车厢。

    余佩洋是地下偏上的女儿,7岁,这是第二次出走,上一次是太舟坞到植物园。为了赶火车,爷俩5点就起床了,从团结湖长途跋涉而来。HAWK就是9月17日在车耳营邂逅同行的张老先生。苍鹰是第三次出走,为了向出走社形象代言人地下偏上看齐,特意穿上了新买的解放鞋,不想地下偏上兄这次穿的是旅游鞋。不惜是开车前最后一刻上车的,为了山楂,又追了一回火车。史奴比也是冲着采摘而来的。

    7:04 车过清河站,没事、hourplus、薪菘上车。没事的胃病好了,又添了颈椎的毛病,苦命的人啊,多出走出走,或许对颈椎有好处。hourplus和薪菘终于结束了漫长而痛苦的装修,回到久违了的组织。

    车开得不快不慢。窗外的风景不值一提,除了一条长达十数公里的细细的黑烟,呈水平走向,直直地往北京城南下。火车开了足足十分钟,我们才找到黑烟的源头,原来是沙河镇北边一个很不起眼的细烟囱。如此肆无忌惮,想必是有些来头。

    车厢里多是去怀柔、密云一带的游客。四个吉利大学的学生背大包从昌平上车,也许是薪菘和hourplus的一身行头暴露了目标,领队的女孩离开她的座位,到我们跟前搭讪了一下,想了解逃票进云蒙峡的路线。我说我们的出走路线与云蒙峡有交叉,建议她的队伍与我们同行一段,她未置可否。

    9:32 黑山寺站,下车。

    黑山寺站到黑山寺村很近,沿铁路一直往西走,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当然,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从铁路下到公路,绕了一圈,到黑山寺多花了一倍的时间。

    9:50 黑山寺村

    收获的季节,山楂树、栗子树、柿子树,都结了果,从院子里伸到墙外,路上铺满了干的大豆,连茎带叶带豆荚,一骨脑堆在路上,好让过往的行人车辆踩轧,轧破豆荚,把豆子挤出来,再用扫帚扫进筐里。

    穿过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景区,木制的牌坊、琉璃顶的庙、水泥砌的池塘。

    再穿过那片果园。

    地下偏上的包在茶山就已经千钧一发,终于在到达白道峪之前崩断了背带。于是原来由余佩洋背着的那个儿童书包转到了她老爸肩上。而旧包里的东西一分为二,一部分进了小包,一部分进了塑料袋。地下偏上的手提袋已经成为标志性装备,在近郊的穿越中,是必不可少的。

    10:30翻过小山坡,到达白道峪村边的干河道。薪菘和hourplus走了一点弯路。

    我们沿河道向北走,白道峪村后的废长城,位于我们行进路线的左侧。去年冬天来的时候,只顾行军,无暇观景,这一次补了一课。这一段长城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雄姿了,或许本来就是豆腐渣工程,又被无数后人蚕食,变成房屋、道路、甚至猪圈,呵呵,也算是找到归宿了吧,剩下矮矮的一段,可怜巴巴地趴在山坡上。

    小水库的水依然清澈。水库堵住了原来的小道,左侧陡壁上凿出的路,勉强可以通行。一位猎人背着一个麻袋擦肩而过,麻袋上渗出斑斑血迹,两只猎犬,乖巧地追随其后,据说,袋中的猎物是一只獾。

    河道堆满了大石头,苍鹰老师感叹着如此典型的洪积相堆积,分选如此之差,应该作为地貌学的实习场所。路在大石头间绕来绕去,有时从石头上越过。

    走得很慢,胜似闲庭信步。秋天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没有风,不冷也不热,如此闲适的天气,不好意思用来疲于奔命。

    11:15 第一个岔口,迎面是一面石壁,左右各有一条路,左边是走过的,右边没走过,从地图上看右边也通往对家河,距离更短,有小孩子同行,不敢冒险,仍走旧路。

    先向左,再向右,绕着右侧的山梁转了个大弯。去年,大楚带了后面几个人从山梁上直接超近道翻了过去,没绕大弯,走在前面的我和老孟、789等人在前面傻等了半天,就是在这一带。

    11:30 第二个岔口。

    沿左边的沟,走进了灌木茂密地带。手脚并用,披荆斩棘。走这样的路,最困难的是余佩洋,她的身高恰好位于灌木最密集的高度。这一次她终于领教到山野是怎么回事了。在地下偏上和史奴比“姐姐”的帮助和鼓励下,余佩洋克服了急躁情绪,逐渐适应了在林莽中行走的节奏。

    沟迅速升高,沟侧出现了石海,显示着即将收尾的信息。而根据地图和我的记忆,这条沟应该长得多。显然,我们走错了,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前面的那个岔口往右转。错了,就立即回去,一丝也不能犹豫,这是野外铁定的生存之道。

    对不起了,洋洋,又得从刚才的灌丛钻回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是不可避免的。

    12:30 回到第二岔口,进另一条沟。没事发现了“夕阳红”留下的路标——绑在树枝上的布条。我也唤起了去年的记忆。这条路一定是对的。

    午餐是在找回正路之后不久开始的,一吃就是一个小时。不着急,反正我们今天回不了北京,没必要赶时间了。

    饱餐后,速度越发舒缓,队伍以慢板节奏前进。

    向北,到第三个岔口,向西,到第四个岔口,向西北,开始向垭口的急剧上升。路在山坡上之字型盘旋,很久没人走,杂草和灌木如烟一般升腾。余佩洋的体力已然不支,地下偏上的宣传鼓动工作阻力不小,最后索性心一横,背起女儿爬升。出走社形象大使又创造了新的记录。此后,每遇到灌木或急剧升降地带,余佩洋基本上是在老爸的背上混过去的。

    15:00 终于到达垭口,很窄,不到两米。去年冬天,无头苍蝇就是在这里守候着探路未归的我,扯着嘶哑的嗓子,用他破锣一般的嗓音为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这荒野中的呼喊声中,那些网络上的嘈杂如烟一般消散了。

    15:30 化石峪。化石峪是一个完全废弃了的村庄,屋顶全部消失了,而墙壁却顽强的挺立着,几乎完好无损,粗壮的房梁依然整齐地横在墙上,厕所都完好如初。本打算在这儿找水,因为有村庄的地方一般是有水的,不料,水没找到,采摘活动却提前开始了。

    这儿的山楂完全具备我所描述过的属性,又大又红,皮薄肉丰,当然,也有缺点,比较酸。

    采摘活动进行了约半小时。

    化石峪下面一里地开外,还有几间房子,住着留守故土的牧羊人。牧羊人的房屋背靠着小山,越过小山可以直抄对家河,比顺沟绕山节省一半路程。

    4:50进入云蒙峡,过河,到对家河村。不惜说村里有个农家院。我的计划,如果能住下,就住,住不下,就顺沟走出去,这么晚了,云蒙峡售票处一定下班了,不会让我们补票。

    幸好,农家院仍然营业。昔日繁华一时的对家河,因为洪水冲毁通往外界的道路,衰落了。这个农家院是硕果仅存,驴子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考虑到交通的因素,以及垄断的因素,对家河的高物价,是可以理解的。

    住一夜每人10元,2份乱炖,每份20元,1份柴鸡蛋,20元,面条,每碗2元,10个人吃了15碗,早餐粥每人2元。对家河这一宿二餐,人均21元。

    对家河的羊蹲在墙头上睡,鸡站在树上睡,我们每人有张床,不错了。

    山里的月亮比城里的亮。如果走夜路的话,也是可以一直走到北石城的,但那又怎么样呢。

    我们在院子里唱歌,开始的主题是关于月亮的,后来越唱越乱,没了主题,连国际歌都出来了。地下偏上好厉害,会唱法语歌,还会唱《送别》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弘一大师地下有知,终于可以瞑目了。没事更牛,听我唱了几首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之后,竟然背诵起《红楼梦》原文来。

    没事的笑话,一直说到我们酣然入梦。

    10月16日

    6:00 起床

    6:50 早餐

    7:30 出发

    沿对家河北面的沟,以电线为导航标志,很顺利地走在前往廊房峪的路上。

    8:10 垭口

    站在垭口回望,南面,远处,我们翻过的那道山脊一目了然,但视野中的那个垭口并不是我们通过那一个,我们走的那个垭口在它的右侧,被一个山峰挡住了。

    垭口向下,不久就到达前廊房峪,在这儿,小小的迷惑了一下,去年走一段路的时候,边走边聊天,因为是跟着别人走,根本没注意景观、环境,对前后廊房峪的区别没弄情楚,还以为是同一个村子呢。

    8:50 到达后廊房峪,爬上那段短短的山坡,走上宽阔的防火道,后面就一路畅通了。不再有岔路,不再有灌木,不再有上升。不必用脑子,有脚就成。

    这段路完全是在山脊上开出来的,山脊北侧的深沟是黑龙潭景区,南侧的深沟是九道湾景区。

    10:30 到达北石城。回头想看看“自在天”的牌子,不料闯进视野的是一个告示牌“严禁穿越”,北石城镇人民政府和北石城派出所立。

    火车是赶不上了。于是打了一辆面的,一人5元,送到密云。从密云乘980回北京。

     

     



    本文已在[2006-6-9 14:56:00]被小撮重新编辑。
  • 小王子
    顶,就是照片全是风景 ,没有MM的照片,下次注意改正哈
    2005年10月21日
  • emellen

    攒队的报告不象是去爬山,更象是到荒郊野外去参观一家农场:鸡呀,狗呀,驴啊……不过又是一种风味,土味十足啊,这次石头味淡,也好,也好啊!

    2005年10月20日
  • 苍鹰
    细节描写生动流畅记忆准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总的来说一个字“不错”
    2005年10月20日
  • 地下偏上
    很惭愧,《送别》的第二、第三段唱得忘词了。另外,不惜MM的女高音没有展示,也是这次月光下唱歌的美中不足。
    2005年10月20日